• 2015年教务处工作总结

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工在线 > 班主任队伍建设
    中职学生管理现状分析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2016-05-04 14:50:32 

       当前中职学生管理形势不容乐观,学生管理困难重重,因此,正确分析中职学生管理的现状、从管理者的角度探寻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成为中职学校学生管理者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中职学生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一)从中职学生的日常行为上来看,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虽然有较大程度的改观但仍然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行为习惯、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基本是中考落榜生或者在初中义务教育段辍学者,相当一部分是学困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自暴自弃的学生非常普遍,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放纵自我.以实用主义为价值观,自私自利,集体荣誉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淡漠,组织纪律观念、团队精神不强,对父母依赖性较强,逆反心理较重,不愿意接受长辈和教师的劝导。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上课迟到、早退,在课堂上讲话、打游戏、发短信、看小说、听MP3、看MP4、打瞌睡等现象屡禁不止。在日常生活中抽烟、喝酒,说脏话、撒谎,厌学、逃学,谈恋爱,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精神萎靡不振、沉迷网络.生活自由散漫、夜不归宿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来看,相当部分中职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性格孤僻,日常生活中将自己封闭起来,独来独往,没有自己的朋友,热衷于用虚幻的网络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有的学生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打架斗殴的现象发生频率比较高。

      (三)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上来看,当前,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紧张逐渐成为学生管理的一个严重问题。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服从老师的管束,甚至顶撞老师、辱骂老师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许多老师不愿管理学生,对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视而不见。中职学校没有老师愿意担任班主任就是最明显的表现。

      (四)从严重违纪和学生管理事故上的发生上来,目前,对处于风口浪尖的中职学校造成重大影响的学生违纪事件经常发生。有些群体性的打架斗殴甚至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容易给中职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造成重创。一些突发性的学生管理事故经常发生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致使许多办学者和管理者如履薄冰。

      (五)从管理投入和管理效率上来看,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投入呈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笔者亲身经历:十年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投入不大,每个班主任管理60人左右的班级就足够了,学生处的工作非常清闲。特别是学生的一日常规管理顺风顺水,管理出现的学生事故基本没有,学校教师担任班主任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成为教师的一种快乐。但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片面完成办学规模导致的学生扩招,使学生管理投入逐年增大,在学生管理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逐年大幅增加,但学生管理的效率则不尽人意,学生管理中的事故经常发生,学生冲突、师生冲突、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学生管理成为一种严重的负担,没有人愿意担任班主任。

      (六)从管理方式、方法上来看,当前,很多中职学校学生管理者面对学生管理困境一筹莫展,很多学生管理工作疲于应付,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管理现状。因为怕承担责任,即使有一定的思路也不敢大胆尝试,致使中职学生管理因循守旧,缺乏创新,学生管理效率自然越来越低。因此,大胆创新学生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使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要适应中职学生的学情变化,才能够使学生管理与时俱进。

      二、中职学生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管理理念上不具备“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劳动素养或职业技能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学生管理工作应该是为学生成才服务,因此,学生管理工作应该紧紧围绕促进学生成长这个核心而展开。但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管理体制上的原因,职业学校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过分依赖的主从关系,学校是主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学生则是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反映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表现为以“管理者为本”的管理。

      注重社会发展的单方需要,忽视学生的个体需要。我国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是注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过多要求学生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掩盖和压抑了学生的个体需要。在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的确定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依据,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管理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依据社会发展来确定管理内容和形式,从一定意义上而言,这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但如果这个基本环节不与学生的要求相统一,管理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因为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最终体现在学生的落实方面,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管理目标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

      注重学校的现实需要,忽视学生的发展需要。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是以满足学校的实际需要为重点,而不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重点。实际上,学校和学生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学生的进步、成长和成才是学校的最终目标,学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最终目的也是为学生更好的服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学生应享有的权利。从管理行为的效果角度分析,管理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将学生的发展需要与学校稳定、发展的需要相联系。如果把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仅仅摆在学校稳定与发展需要的表面层次,而无视学生追求目标的实现及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那么学生参加管理及管理活动本身都是被动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都想在一定的时候表现自己的能力,而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却在无形之中限制了这种需求。很多职业学校学校与老师都以管理者自居,高高在上,没有把自己同时作为市场经济中教育产品的提供者,不能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特殊状况,不能扑下身子贴近学生,真正了解学生的合理要求:二则没有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或家长的角度来制定管理措施,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正当要求和合理愿望,缺乏对学生体贴入微的关怀,学生的一切都必须服从学校的管理需要,这在相当程度上违背了职业学校办学的初衷。

      (二)在管理模式上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当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仍采取传统的刚性管理,学生事务的管理还停留在“管住学生"这一层面,常常重管理,轻服务。管理过程中注重管理者的主导性作用,将学生看成被管理者,认为在管理者的指导下,学生只要服从即可。因此,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者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管理的客体,在学校实际工作中对学生采取的方法主要是“管、控、压”,强调用统一要求对待学生,忽略学生个体的心理感受;这种管理从表面上看,好像风平浪静,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在管理渠道上未能正确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在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学生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但目前为止学生参与管理出现了两种不正确的倾向。第一种是完全排斥学生管理主体作用的发挥。传统的学校管理属于一种外控式管理或集权式管理,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学校的层级关系明显,校长管教师,教师管学生,学生成为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下级",只有服从的份,没有发言权,学生被排除在学校管理之外,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或管理决策。第二种是将大部分学生管理事务放给学生缺乏必要的掌控和指导,忽视了学生自身素质不高,管理能力欠缺的现实,出现学生管理学生干部说了算,引发了很多学生管理中的事故。

      (四)在管理内容上未能注重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可塑性极强的人,尤其应该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发展。我们要克服短期行为,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不能仅仅教给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做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学生思维的开发者,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者。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是促进学生一时的发展,不只是以学生暂时取得好的卷面成绩为依据,更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离开学校后,能够顺利就业乃至很好的胜任本职工作。

      在当前知识爆炸式增长的信息,一个人在学习阶段,即使他十分刻苦,夜以继日地读书也无法完全掌握他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的所有知识。因此,学生在毕业后必然会遇到他所不熟悉的新知识、新技术。如果学生不具有一定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职业学校在教育理论中很少研究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问题,致使职业学校的教育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五)管理主体力量薄弱缺乏积极性。管理人员短缺,力量薄弱。中等职业学校的大范围扩招导致在校生数量急剧扩张而教师的数量却增加却赶不上学生数量的扩张,使得学校师资和管理人员严重短缺,管理力量不足。职业学校不得不聘用社会人员参与学生管理。聘用人员与在编人员在地位及收入上的差距,都会不同程度地减弱聘用人员的责任心,再加上聘用人员本身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都影响到教育效果。

      普通教师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管理。普通教师在学生管理上巨大的管理潜能,但大部分教师大部分教师和学校领导只重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忽视其在学校整体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因此非学生工作部门的教职工普遍缺乏管理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与学生的引导管理性的接触和交往非常有限,甚至个别教师面对校园里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普遍存在,全员育人的环境较难形成,这也是影响学生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生管理队伍青黄不接。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有丰富的教书和管理经验的老教师越来越少.青年教师越来越多,由于众多青年教师的经验、阅历、年龄等现状,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青年教师中有一部分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一部分从事教学工作。对于那些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来说,他们年纪轻,二十多岁,有工作热情,但由于仍处于血气方刚的年龄,面对文化水平低、素质差、难管理的学生,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耐心。加上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不好,学生出路也不好,教师工作缺乏成就感,工作主动性较差.

      (六)学生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的滞后性。传统的学生管理体制下,学生管理工作多为包办式的组织管理。对非组织群体行为较多采取禁止、不允许的态度,对学生能自己管理的事往往由管理者取而代之。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小、心理不成熟,管理上更讲究权威性,统一性、封闭性,管理的目标和方法常常停留于“管住学生”,“保姆”式的管理。虽然这种方法在规范学生思想、行为,满足培养目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带来副作用。如管理过细使原本就不足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更陷入繁杂的事务堆中,无暇考虑学生的自主性,不能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不能将社会要求和渴望转化为学生的内驱力,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无主体意识,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参与管理的主动性。

      电话(手机)、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的普及,让学生享受现代化便利的同时,也为学生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少数学生沉迷于网络带来的宿舍管理问题、出勤问题;学生不知如何正确取舍铺天盖地的繁杂信息带来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独生子女带来的人际交往、自主管理、自我控制、基础文明养成、心理健康等问题;公寓式管理带来的不同班级和专业学生的住宿管理问题等。特别是学分制的试行,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学分制的核心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和趣味发展,但它也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

      班级概念淡化,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制面临巨大变化,现行学生教育管理基层组织对学生的约束力及影响力下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往,取而代之的是以专业课相同而组成的学习群体,以住宿为纽带而形成的生活群体,以兴趣爱好相同而形成的兴趣群体,宿舍、社团成为学生集体活动的主要阵地等等。虽然各校都在努力适应这些变化,但无论从思想或措施上的准备都还显出非常不足。另外,管理干部无暇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不能很好地总结工作,不利于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宏观指导与调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学生管理方法的局限就显而易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