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教务处工作总结

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工在线 > 健康心理咨询
    班主任学习资料五中职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2016-05-04 14:54:45 

       健康的心理是中职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升自身素质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中职学校开展学生管理的先决条件。中职学校学生管理要想取得成效也必须全面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现状,根据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心理发展的要求去采取管理措施,才能使中职学生管理取得应有的成效。要想正确把握中职学生的心理现状必须根据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才能对学生的心理现状深入的准确的掌握。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照国内外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结合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特定的社会角色,将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概括为:

      (一)智力正常,善于学习;

      (二)能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就是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又能主动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

      (三)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

      (四)性别角色分化,性心理与身体发展同步。即乐于接受自己的性别,能按社会期望的性别角色塑造自己的形象;

      (五)社会适应良好,勇于迎接挑战,能正确面对挫折;

      (六)是情绪积极稳定。即愉快、乐观、豁达、开朗及充满爱心的积极情绪总是占优势,能保持平常心;

      (七)人格结构完整,即人格的构成要素如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协调发展。

      二、我国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方面常见的心理问题

      1.智力正常,但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其中,相当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为父母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感,否定自己,心态消极;

      2.学习焦虑比较普遍,初中学习的失败而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接受中职教育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家长强迫,社会压力),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厌学情绪和行为;

      3.学习能力较差,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久而久之,便产生自卑和畏难心理;

      4.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急功近利和短平快;

      (二) 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存在较为普遍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个体在外界的消极暗示下,由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差而引起的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据调查显示:80.3%的中职学生存在程度不一的自卑心理,存在较为严重自卑心理的学生超过中职生总量的一半。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看轻自己。对个人的能力与品质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偏低评价,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这种心理表现在行为上就是行动退缩。这种心理现象普遍存在于中职学生中,特别是在来自特殊家庭家庭贫困、单亲家庭等的中职学生特别明显。近年来,中职校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逐年上升,他们原本在学习、心理、性格等方面就存在诸多问题,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要求,容易加重自卑感。这些学生因为家庭环境的不完善使得他们本身就具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学习基础差、成绩不好,从小学到初中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和肯定,受到的都是批评、斥责、伤害和不公平的待遇,于是逐渐对老师产生惧怕,对学习失去信心。从心理学角度,这类归因称为“习得无助感”。即表现为自尊的下降、强烈的失败感、学习消极、不愿作出努力。这些学生自认不如别人,不愿与其他人交往,不爱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不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竞赛。

      2.准成人心理。据调查30.5%的中职学生以为自己很成熟,看透了整个世界;享受权利的时候总以成人自居;承担义务和责任的时候又总以未成年为托词;向往成人化的生活(恋爱、婚姻、穿着打扮、语言、生活习惯)等。

      3.自尊心强、心理行为偏执导致逆反。这是青少年时期独立意识的集中体现。在中职学校,这种心理现象在学习以外的领域表现非常明显。很多中职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由于学习较差等因素,被列为“爹不亲、娘不爱”的类型,因此,迫切希望来到中职学校后改变这种状况,特别是刚进到职业学校他们自我意识空前增强、好表现、争强好胜,渴望他人的信任、理解和尊重,希望独立,迫切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但又不愿接受“家长式”的管教。为了获取别人的关注满足自尊心,一些学生存在较严重的逆反言行和举动,日常行为上的搞恶作剧、穿奇装异服、梳怪异发型等来突显自我,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当前中职学校学生搞恶作剧、穿奇装异服、梳怪异发型等现象明显高于普通学校,成为崇尚“秩序”的学生管理者工作的重点。

      (三)人际交往上存在的心理问题

      中职生自跨入校门起,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宣泄情感,但主动性不强,且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和技巧,在实际交往中,存在着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要求他人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往往容易引发人际冲突。

      1.与人相处缺乏正确的准则,容易走极端。最明显的表现就因过分的讲义气、爱面子而触犯学校纪律甚至国家法律。在面对惩罚时仍然执迷不悟,造成严重后果而无法承担时又后悔不已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2.交往当中的自闭心理。部分中职学生本来就缺少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封闭性,随着他们的成长和经历,在校园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中更为严重,但同时随着学识、经验的增长和即将走入社会的需要,又使他们意识到自我封闭是生存发展和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严重障碍,所以一些学生内心渴望友谊、理解、尊重、关心。但一些学生又缺乏社交勇气,尤其是那些贫困生、特困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害怕交往给经济带来负担,因而怯于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交往,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封闭自己,不敢与人沟通,不敢参与集体活动,因此种原因形成的社交障碍将伴随他们求学、就职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职业生涯,给他们的人际交往造成巨大的困扰。

      3.报复心理严重。报复心理是在人际交往中自认为吃亏造成心理失衡时而寻求一种不正当行径来达到心里平衡的一种不良心态。中职学校很多继发性的学生斗殴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于学校处理学生事故中没有使双方实现心里的平衡而引起的报复心理引起的。因此,中职学生管理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引导和心理疏导,特别是一些学生矛盾的发生后,没有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生的心理平衡得不到有效的恢复,学生自然会重新采取措施来达到心里的平衡,出现所谓的继发性学生管理事故。

      4.是非判断能力差。相当部分中职学生根本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是非不分是造成学生事故的重要原因。部分学生有正确的是非观念但这种是非观念不足以深刻以至于无法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行为。很多中职学生明知道自己的某种行为不应该做,或者说他们有这种对与错的是非观念,但仍然去违反纪律。因此,中职生管理必须加强是非观念教育,增强学生根据是非观念有效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又成为中职学生管理的又一个重要任务之一。

      5.网络交往失度。网络交往是中职学生交流思想排解心理压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但目前由于网络规范的不到位,致使中职学生过多沉迷于网络,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6.对群体依赖性强但合作意识差。人都喜欢聚群,青少年的这种乐群心理更加明显.中职生所处的年龄段使得中职生感情更加丰富,加之离家过集体生活,怕孤单、好友情、讲义气的喜群性更为突出。与此同时,由于受自主意识的影响,中职学生协作意识不强,做事喜欢独立完成厌恶合作。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中职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根据中职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培养中职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其合作能力的增长,成为中职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

      (四)中职生对性很感兴趣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偏差

      性偏差是指人在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中职学生正处于性发育成熟期,由于性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发生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由于独立性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独立烦恼”,同时受社会风气和学校环境的影响,致使中职学生性偏差比较明显,成为影响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社会的适应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

      1.受挫心理。挫折是指人们遭遇到重大困难和阻力时,容易产生紧张和畏难的情绪反应和体验。中职学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易受到一些不良外界因素影响,如学习成绩较差、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交友不善、重大家庭变故等,往往使其产生受挫自卑心理。目前部分中职学生在由于挫折造成的心理创伤面前不能自拔,造成自暴自弃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让中职学生从挫折和困难中走出来,增强他们的经受挫折的能力成为中职学生学生管理的重要任务。

      2.消极补偿心理。这是一种心理适应补偿机制,指为了克服自己身体或心理上的劣势(自卑),不是发展自己各方面的特征、优势以赶超他人,而是采取不正当的行为掩饰缺陷表现自我。有的学生学习不好,不是努力学习,而是在其他方面寻求补偿,如打架斗殴、早恋等。这也是中职学生寻求心理平衡的重要方式。

      3.心理障碍。对青年学生来说,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情绪不稳定、易怒、抑郁、焦虑、恐惧等)。对生活及未来迷茫、人际关系的困惑等方面。许多中职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畏惧、嫉妒或某些方面的不适应等心理障碍。

      4.社交恐惧心理。这是一种恐惧心理。青年人的社交恐惧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情绪,表现为面对陌生人或人多时紧张,手足无措,严重时甚至面色灰白,呼吸困难。在学校常见到某些学生遇到集体活动等活动时就恐慌甚至逃避。许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无伦次、不知所措等情况都是这一心理问题的表现。

      (六)部分中职生情绪调整上存在的心理问题

      情绪控制能力差,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情绪变化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冲动性强,理智性差。由于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个性尚不成熟,他们的行为极受情绪左右,当其情绪愉悦时,学习积极性就高,与别人相处也和谐;当其情绪消极悲观时,学习积极性就低落,与别人也不能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整夜上网等不良现象。当出现不良情绪,导致不良行为时,即使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也不能采取有效地自我调整的意识和行为。

      (七)部分中职生在性格上存的重要心理问题

      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独自解脱,甚至耿耿于怀。

      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抗挫能力差。

      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唯唯诺诺。

      (八)、部分中职生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是实现中职教育人无全才、人人有才的办学目的的重要方式,但是中职学生个性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偏差。部分中职生由于对学习无兴趣、无目标、无动力,对所学专业冷淡,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嘴叼香烟,寻求刺激,蛮横任性,目空一切,争强好斗。

      (九)部分中职生的逆反从众心理

      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和生理的逐渐发育,中职学生的逆反心理逐渐增强。部分中职学生崇尚个体,纪律松懈,社会和集体责任感欠缺,特别是不服从教师的教育管理,容易引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时,中职学生也普遍存在一种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这种从众心理往往是以是非分辨能力较弱为前提的。因此中职学校学生管理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从众心理,使与学校教育价值观念相一致的思想行为成为学校的主流思想和行为。同时及时预防和抑制与学校教育价值观念不符合的思想和行为。